未來」聽起來似乎很遙遠、模糊,但其實未來並不遠,也不難想像。你在20幾歲所做的一切,將決定你30歲以後,究竟躋身為勝部還是敗部。

「我會成功嗎?我的未來究竟會怎麼樣?」年輕的你是否曾問過自己這些問題?不確定的未來讓人惴惴不安,擔心等在前方的究竟是什麼樣的風景?

「未來」聽起來似乎很遙遠、模糊,但其實「未來」並不遠,也不難想像。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你在20歲所做的一切,將決定你30歲以後的人生風景。

20歲種什麼因,30歲收什麼果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作者梅格.潔伊(Meg Jay)為專攻成人發展的臨床心理醫師,她指出,有80%的人生大事都發生在35歲以前,30歲以後多半是延續20幾歲時所做的決定。但是20幾歲時的我們,卻感覺不出這段日子的重要性。

不少人以為,20幾歲青春正茂,人生有大把美好時光可以揮霍,恣意享受任性換工作的自由,渾然不知30歲前是打好職涯基礎最關鍵的時間。

梅格.潔伊提到,「我見過無數對未來沒有目標的20幾歲年輕人,白白浪費了多年光陰。更慘的是,許多人在20幾歲時缺乏願景,到了30、40歲必須付出慘痛代價——包括工作、感情、經濟、生育等各方面的代價。」

日本職棒樂天金鷹隊的名譽教練野村克也,有一句名言:「有不可思議的勝利,沒有不可思議的失敗。」

20幾歲時什麼都不做的人,不可能在30歲時一夕之間突然變得成熟,人生自動步上軌道。想要有「像樣」的30、40歲,打從進入職場開始,你就得有意識地經營職涯,好好掌握黃金時間。

二十啷噹 你該做什麼?

過去是「三十而立」,但現代年輕人普遍學歷高,進入職場年齡愈來愈晚,成熟獨立的年齡也往後遞延,不少人年近30歲,但心態和生活型態卻還像個青少年。

美商宏智國際台灣區總經理葉庭君觀察,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對未來沒有「方向感」,不清楚自己未來職涯的方向,也不太思考自己現在該做些什麼,才可以讓自己有更美好的未來。

究竟在進入職場頭5年的關鍵時間,該做「對」哪些事情,才能讓30歲以後的人生躋身「勝部」呢?

1人生想遠一點,從未來回推現在

做任何規劃至少要有個目標,把眼光放大、拉遠,先設定人生目標,知道自己想成為哪一種人、過哪一種生活後,再往回推,現在要做哪些準備、做什麼事情。

三商行人資長廖哲鉅認為,「歷練要趁年輕,」愈早展開豐富的歷練,就愈能及早發現人生方向。大學念政治系時,廖哲鉅曾擺地攤、當游泳教練、在救國團招募營隊服務人員,拚命打工存錢,為的是要出國念MBA。救國團的那段經驗,讓他很早就確立未來要朝人資領域發展。

廖哲鉅很有危機意識,總是在想如何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找第一份工作時,他設定要進高科技上市公司,「就像進名校、找名師,進入大型企業,對未來絕對有所助益。」後來他從光寶的招募任用管理師做起,一路晉升為人資高階主管。

廖哲鉅說「人生要想得遠一點,」他很早就描繪出人生的藍圖:45歲要做到某個位子,重點不在於「位子」,而是專業的境界。人資包含招募任用、薪酬、學習發展等專業,即使在人資領域已有18年,廖哲鉅還是覺得「時間好短,學都學不完。」

2苦與樂:「苦瓜排骨湯」哲學

20啷噹正是人生體力、衝勁最顛峰的時候,寧可吃點苦磨練自己,不要過得太安逸。「沒有吃過苦,怎麼可能成功?」廖哲鉅說,曾經是區運游泳選手的他,年輕時受過嚴格的體能訓練,因此比一般人更能吃苦,耐力及毅力絕佳。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有一套「苦瓜排骨湯」人生哲學,苦瓜代表的是每個人的工作責任與壓力,排骨則是生活與家庭樂趣,在不同的年紀,兩者搭配的比例應不同,30歲時的苦瓜排骨湯比例是7:3(苦7分樂3分);40歲時比例為6:4;50歲時為5:5。

「年輕時最不缺的就是體力,前面苦一點、多累積一些,你的人生才能有選擇,不會老來還為生活所苦。」葉庭君表示,有些年輕人成天關心吃喝玩樂、討論如何打扮自己,她覺得非常可惜,「娛樂比例應該降低一些,多想想如何充實自己、展現出績效,讓自己出類拔萃。」

30歲前是人生的黃金時間,葉庭君很慶幸自己年輕時肯吃苦,1年當別人的3年用,換來日後快速的升遷。

「挑」工作與「等」工作的迷思

不少年輕人有錯誤的迷思,以為做routine(瑣碎重複)的工作是低就、浪費生命。事實上,能力和經驗不可能一次到位,必須從做中一步步累積。

工作無好壞 由你賦予意義

美商宏智國際亞太區資深顧問朱敏杰觀察,年輕人愛「挑」工作,只想做好玩有趣的工作,不是嫌routine的工作「含金量」太低、沒有專業價值;就是嫌做業務不好玩,還要向人低聲下氣。

「工作本身是中立的,是不是好工作、或者是有沒有價值,是你賦予它意義!」朱敏杰表示。

葉庭君認為,多數人只看表面,不瞭解工作的本質,也鮮少從長遠角度來看工作。以業務職為例,不僅可以學溝通談判,客戶關係更是一門學問,不少總經理都是業務出身,只有實際去做,你才能領略工作「好玩」的地方!

葉庭君初入職場時,在影音租賃連鎖店百視達擔任訓練專員,當時百視達剛進軍台灣,一年要開30幾家店,葉庭君從編纂、翻譯教材,到影印、訂便當、上課做訓練,通通一手包辦。她沒有嫌影印工作低下,反而不停地想,怎麼印才會最快、最有效率,卡紙時還可以自己簡易維修,不用等廠商來。

心態決定了成長的幅度,如果抱著「我才領多少薪水,幹嘛做那麼多事?」的心態,就喪失了鍛鍊成長的大好機會。

即使是再初階基層的工作都有其價值。廖哲鉅從國外回來做招募工作時,也是從拆信封、剪貼履歷開始做起,「體驗後你會開始思索,這就是工作的價值所在。」

不踏出第一步 永遠等不到理想工作

除了「挑」工作,「等」工作也是職涯初期很常見的狀況。朱敏杰發現,不少年輕人因為沒有經濟壓力,所以寧可等待理想中的好工作出現,他們總在「等」,等著別人(爸媽或主管)幫他們安排。

問題是,「你不開始的話,永遠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一天!」葉庭君說。

葉庭君踏入職場時,原本是想做薪資福利或招募,但連著2個月找不到工作,迫於現實,只好去做原非她理想中的教育訓練工作。當時她非常沮喪,但一旦去做之後,就做得有模有樣,成為專業達人。

做非理想中的工作,是不是「低就」?葉庭君認為,任何事情都是從零開始,重點在於,過程當中你累積了什麼。「不妨先求有再求好,遲遲未能開始的話,你就沒辦法累積,人生就會一直停滯在那裡。」

轉職太隨性 拿不出像樣成績

20幾歲換工作太隨性自由,沒有任何計畫或目標,到了30歲時,這樣子的履歷表不僅難看、拿不出手,而且沒有一位新雇主敢雇用你。

葉庭君強調,「能力必須通過『挑戰』來鍛鍊,」沒有幾個月就換工作,不可能經歷工作的完整週期,學習也非常有限,因此最好做滿2年以上,才能夠幫履歷表加分。「再怎麼不喜歡的工作,也要想辦法找出喜歡的地方。」

廖哲鉅看一個年輕人是否具備潛力,會從「過去是否有具體的成就,有哪些經驗例子可以分享」來觀察,例如完成過哪些專案、拿下哪些客戶或標案、建立什麼新制度等,讓主管相信他擁有「複製」成功的能力。

職場頭5年太頻繁換工作,沒有留下任何具體成績,會讓你離好工作愈來愈遠,最後很可能落得在基層不停打轉的窘境。

職場頭5年 人生勝負底定

廖哲鉅強調,過了一定年紀之後,歷練的機會、當主管的機會都將銳減,而且年紀愈大愈有包袱,例如有家庭無法外派。因此,趁著20~30歲的黃金期,力爭上游爭取機會、累積專業資本,更顯得重要。

「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會投資你。」非人資科班出身的廖哲鉅,除了主動找原文書來讀之外,更大手筆地投資自己,每隔1、2年就自費出國參加人資專業會議,並建立起國際協會的人脈資源,引進美國SHRM人資年會,成為中華人資管理協會的國際事務策員會主委。

職場頭5年,勝負已大致底定。有人度過「失落5年」,有人度過「黃金5年」。廖哲鉅說,「最可怕的是,比你厲害的人還持續在努力。」當時間乘上努力之後,「勝部」將從小勝升為大勝,「敗部」則從小敗退為大敗,成就差距愈拉愈大。職場頭5年,能不兢兢業業嗎?

 

文章分享網址:http://tw.news.yahoo.com/黃金5年-還是失落5年-畢業5年-人生勝負成定局-065334159.html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越來越多人在使用智慧手機,相對來說也越來越對人在使用 Line  但是,很多人不見得有智慧手機

但卻是也想要跟隨大家用 Line 發現了一個不錯的網站推薦給大家使用

預計在明年的時候MSN也即將走入歷史了,之後可能會越來越多人使用 Line 或是 微信或是其他的通訊軟體了

以下的網址是就算沒有智慧手機 也可以註冊Line了 終於不用再把自己的Line刪掉後 幫朋友建檔後 再重新安裝回自己的Line

常常很多訊息就....這樣沒了 >'< 如果要申請Line 但是沒有智慧手機的 可以試試看喔

 

教學網址:http://funiphone.pixnet.net/blog/post/38483521

 

*以上資料申請過程若是有誤,不代表康和鈺婷立場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懷念起高中時代的學生生活,高中時後的學生生活是最無憂的時代。每天只要負責把書唸好就好。

也認識了一群最好的最好的一群朋友。這一群朋友一起共度了很多很多的考驗,就因為經過考驗的朋友

才可以走得更久更遠更長。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吃蛋、買蛋、挑蛋,蛋的學問真正多,而且對於蛋料理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它,早上的蛋餅,中午的蛋炒飯,下午餓的時候來顆茶葉蛋,到底你吃蛋有吃出健康嗎?

蛋大家都愛吃,在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蛋是完美食物,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它幾乎都具備了。大家都覺得蛋黃的膽固醇超高,一天吃到3至4顆雞蛋,會不會危害健康?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解釋,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健康的人可以自行調控,吃進的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代謝掉。所以膽固醇高並不是單一食物就可以影響,最恐怖的是吃肉,蛋反而比肉健康,一天一顆蛋都還ok,而吃奶蛋素的人都不吃肉一天3顆蛋也無所謂。蛋的膽固醇含量200毫克,人一天的攝取不要超過400毫克,但是總膽固醇過高的人,或是45歲以上的人,一周不要超過3顆。

雖然大家都擔心膽固醇的問題,而不敢吃蛋黃,但是不同的蛋是否膽固醇的高低也會不同?林醫師指出,雞蛋、鴨蛋、鳥蛋家禽類的蛋營養成分差不多,但是從膽固醇來看鴨蛋膽固醇高一點,一樣的道理,奶蛋素的人都不吃肉或是膽固醇偏低的人每餐吃一顆蛋也沒關係。

營養學博士吳映蓉表示,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因此蛋帶殼,低溫烹煮營養素最不會流失,蛋不會因為烹煮方式而改變膽固醇。也不建議吃生雞蛋,生雞蛋內有大量的沙門氏桿菌,生吃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熟蛋營養跟生雞蛋一樣,所以沒有吃生雞蛋的必要。

林醫師也提醒,有些人要節制吃蛋,包括:本身膽固醇高的人就是要少吃蛋,均衡飲食最重要,蛋還是要煮熟了吃最好。像大家喜歡吃的溫泉蛋,半生不熟的都不建議吃。

 

文章分享網址:http://tw.news.yahoo.com/天到底吃幾顆蛋-會影響健康-064300697.html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令進補的調理

當天氣轉涼,寒意漸濃,也是冬至即將到來的時候了,在這進入寒冬的季節裡,怎樣攝取飲食與進補,常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國人的進補觀念是從農業社會流傳下來的,認為天氣寒冷,身體較虛弱的人,常會手足冰冷,因此應該進些補品,以養精蓄銳,抵抗寒風,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抗病體能,這種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符合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理論,與現代預防醫學的理論不謀而合。

 


【薑母鴨】
材料:薑母鴨藥包1包。蕃鴨1隻、老薑1斤,酒、麻油、冰糖等適量。
作法:1.藥包加水熬汁備用。
2.老薑洗淨,用量的1/3先壓汁,剩下的老薑切片備用。
3.麻油熱鍋,加薑母片炒爆。
4.放入鴨肉同炒至微香,加酒先煮滾,再下(1)藥汁。
5.以冰糖調味,煮至鴨肉熟透或放入燜燒鍋。
功效:補血通經絡,禦寒補腎,補充體力,適於虛寒體質者增強抗病能力及勞損過度長期感覺倦怠疲勞的中年人食用。
【十全羊肉盅】
材料:十全大補湯藥料1包、白果5錢、紅棗5錢。羊肉塊600克、生腐竹70克、青蒜適量。
作法:1.燉鍋內放入適量水,藥包放入慢火煮10分鐘。
2.羊肉塊川燙,與生腐竹、白果、紅棗一起放入有藥汁的燉鍋內燉煮30分鐘。
3.青蒜在食用時灑入。
功效:氣血雙補,袪寒體虛,溫陽通經。
【參茸補冬盅】
藥材:高麗參、當歸各3錢、鹿茸、黨參、川芎、桂枝各2錢、山藥、黑棗各5錢、黃耆、枸杞子、阿膠各4錢, 淫羊藿、肉桂各1錢。
材料:帶皮帶骨羊肉塊 600 克, 酒、薑片、調味料等適量。
作法:1.黃耆、當歸、黨參、川芎、枸杞子、桂枝、肉桂、淫羊藿加水熬成藥汁備用。
2.羊肉塊洗淨, 川燙備用。
3.羊肉、高麗參、鹿茸、阿膠、山藥、黑棗、及藥汁、薑片、酒、調味料等放入燉鍋燉熟即可。
功效:滋補強身、增強體力、調整生理機能。

【益壽首烏雞】

材料:何首烏2兩、黑大豆3兩。黃耆8錢、當歸2錢、川芎2錢、紅棗5錢、桂枝2錢、花椒3錢。烏骨雞( 山雞 )1隻、酒適量。
作法:1.何首烏、黑大豆、50cc酒、適量的水熬汁備用。
2.將雞洗淨,切塊。
3.於燉鍋中先放入藥材黃耆、當歸、川芎、紅棗、( 桂枝、花椒布包 )。
4.再放入雞塊,排列整齊。
5.加入熬好的(1) 藥汁作湯另加入少許酒,燉熟即成。
功效:補氣血,益精髓,烏鬚髮,滋養強壯。
【加味四物雞】
材料:加味四物藥包1包。放山雞 1隻、酒適量。
作法:1.雞隻洗淨切塊。
2.將藥材放入燉鍋,再將雞塊依序放入。
3.加入適量的水及酒,置於電鍋中燉熟即可。
功效:補血調經,強壯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id:05EE916B685F4FF9A7E2CCB85E84F463@user110

快樂是一種習慣~~~

一大早,我跳上一部計程車,要去台北郊區做企業內

 

訓。

 

因正好是尖峰時刻,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

 

此時前座的司機先生開始不耐地嘆起氣來。

 

隨口和他聊了起來:「最近生意好嗎?」

 

後照鏡的臉垮了下來,聲音臭臭的:

 

「有什麼好?到處都不景氣,你想我們計程車生意會好

 

嗎?

 

每天十幾個時,也賺不到什麼錢,真是氣人!」

 

嗯,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換個主題好了,我想。

 

於是我說:「不過還好你的車很大很寬敞,即便是塞

 

車,也讓人覺得很舒服……」

 

他打斷了我的話,聲音激動了起來:

 

「舒服個鬼!不信你來每天坐12個小時看看,看你還會

 

不會覺得舒服!?」

 

接著他的話匣子開了,抱怨政府無能、社會不公,所以

 

人民無望。

 

我只能安靜地聽,一點兒插嘴的機會也沒。

 

 

兩天後同一時間,我再一次跳上了計程車,再一次地要

 

去郊區同一家企業做訓練,

 

然而這一次,卻開啟了迥然不同的經驗。

 

一上車,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轉了過來,

 

伴隨的是輕快愉悅的聲音:「你好,請問要去哪?

 

真是難得的親切,我心中有些訝異,隨即告訴了他目的

 

地。

 

他笑了笑:「好,沒問題!」

 

然而走沒兩步,車子又在車陣中動彈不得了起來。

 

前座的司機先生手握方向盤,

 

開始輕鬆地吹起口哨哼起歌來,顯然今天心情不錯。

 

於是我問:「看來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他笑得露出了牙齒:「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

 

很好。」

 

「為什麼呢?」我問:「大家不都說景氣差,工作時間

 

長,收入都不理想嗎?」

 

司機先生說:「沒錯,我也有家有小孩要養,所以開車

 

時間也跟著拉長為12個小時。

 

不過,日子還是很開心過的,我有個祕密……」

 

他停頓了一下:「說出來先生你別生氣,好嗎?」

 

當然好,只要是快樂的祕密,我這個念過心理學的都感

 

興趣。

 

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例如,我覺得出來

 

開車,

 

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像

 

你這樣的先生,

 

花錢請我跟你到陽明山去玩,這不是很好嗎?

 

等下到了陽明山,你去辦你的事,而現在是花季,

 

我就正好可以順道賞賞花,抽根菸再走啦!」

 

他繼續說:「像前幾天哦,有一對情侶去淡水看夕陽,

 

他們下車後,

 

我也下來喝碗魚丸湯,擠在他們旁邊看看夕陽才走,

 

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漂亮!多精采的一個祕密!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一早就有這份榮幸,

 

跟前座的EQ高手同車出遊,真是棒極了。

 

又能坐車,心情又開心,這樣的服務有多難得,

 

我決定跟這位司機先生要電話,以後再邀他一起出遊。

 

接過他名片的同時,他的手機鈴聲正好響起,

 

有位老客人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不只我一位,

 

相信這位EQ高手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得好心情,

 

也必定帶進許多生意。

 

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

 

心理學家發現,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不論環境怎麼

 

變,

 

EQ高手的快樂決心是不會改變的。

 

當我們能換一種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工作,

 

並帶著遊戲般的愉快心情面對工作,你會發覺自己的內

 

在能量強大許多,

 

抗壓應變的功力也因此大為增進,而這,也正是貫徹快

 

樂決心的漂亮做法。

 

我自己就常覺得,工作其實是一種偽裝,讓我有很好的

 

藉口及機會,

 

能因著演講及各種活動,去認識許許多多有趣精彩的

 

人,這不是很過癮嗎?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天之中你會喝多少次水,有些人卻對水退避三舍,認為它沒有味道不好入口,但你知道不喝水,對身體的傷害嗎?喝水真沒這麼簡單!

如何觀察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家醫科賴彥輝醫師表示,會先出現的反應為尿液變深,或者腋下皮膚乾燥,口渴則是在身體很缺水的狀況才會出現,且水對人體真的十分重要,因為,喝好水,才能維持人體內血液、淋巴、尿液、胃腸、呼吸和氣順暢地流動,同時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身體缺水或喝過多水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賴醫師指出,身體缺水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腎臟、泌尿道發炎;若身體功能正常的多喝水是無害處的,但若腎功能不佳的人,必須要少量多次的飲用水,避免早腸腎臟負擔過重;水中毒的原因就是人體在大量補充水份後,沒有同時補充鹽分(電解質)。造成血液鈉離子濃度偏低(低血鈉症)。開始的症狀是頭暈、伴隨噁心、嘔吐、頭痛或全身無力、倦怠,之後會造成大腦水腫、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甚至重度昏迷,數小時內可能致死。

常聽說,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對身體好是真的嗎?賴醫師也說,早上喝水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早幫助代謝提供身體能量,也能改善便祕的問題。另一個也是許多人常說,在吃飯前先喝水,會吃得比較少?賴醫師也回應,飯前喝水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確實可以避免吃太多,但醒胃一說毫無醫學根據,若腸胃不好的人,則不建議飯前喝水,會使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文章資料分享來源:http://tw.news.yahoo.com/%E9%A3%AF%E5%89%8D%E5%96%9D-%E6%97%A9%E4%B8%8A%E5%96%9D-%E5%96%9D%E6%B0%B4%E4%B9%9F%E8%A6%81%E6%8C%91%E6%99%82%E9%96%93-034500612.html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打造將才基因」作者(聯強國際杜書伍總裁)認為將才不需要萬中選一的天賦異稟,而是需要具備正確認知職場的良好素質;紮實打造將才實力,等待戰場的出現。培養將才的祕訣是多觀察與思考,以洞悉事物的原理與根源,因為觀念的獲得未必是來自於拼命地讀書看報汲取,而是源於對事物的深度思考、拆解內涵而得到的體悟。

第一部 對職涯的正確認知:
在此章節中,作者主要勉勵年輕人踏入社會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共有下列9篇:
豆芽現象:新人的豆芽現象是很快覺得自己「學會了」,而其實只是學到該行的常識,真正要用時不堪一擊;主管的「豆芽現象」則是急著再往上升,不用過問基層業務,以分層負責的名義,交給部屬完成,久而久之對基層運作生疏,也無法輔導員工;業績拓展的豆芽現象,短期依明星產品建立亮麗業績,未建立產品基礎,當明星產品需求下降後業績即大落,這都是求速成的後遺症。
人兩腳,錢四腳:人只有兩隻腳,奈何也追不上有四隻腳的錢;應讓錢主動來追你,而讓錢主動來追你的方法即是提昇自己的能力。
年輕人的資產與負債:年輕人的資產是年輕,年輕人的負債也是年輕,年輕沒經驗,要努力學習。
公車理論:年輕職場工作者,應預先認知將才的條件與特質,及早打造自己的將才基因、等待機會公車的到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日的果,是昨日所種的因,所以決策之前應深思熟慮。
大者恆大:時代在變,「大者恆大」的觀念不一定正確。
簡單就是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產品最終會回歸「簡單」,因為是人在使用產品,多功能產品為少數玩家客製化即可。
自卑與超越:自卑心理可能導致人的「超越」、「逃避」或「轉進」行為,掌握住重點,可突破成長盲點與限制。
職涯成長的認知與突破 :職涯的第一個十年是打基礎;第二個十年是就先前的基礎加以發揮;第三個十年才能累積足夠的能量,獨當一面。

第二部   對能力的正確認知:
主要內容為如何讓自己的能力--包含「專業能力」、「執行能力」(協調力與落實力)、「學習能力」再提升,共有下列12篇:
過度依賴優勢,讓人疏忽能力培養:優勢(先天優勢、外部優勢)是幫助人突破障礙、困難的利器,但優勢不是能力,頂多是起步時的有利籌碼;所以要能夠持續維持領先,必須具備「能力」,而且是多方面的能力,才會紮實而長期有效。
資訊過多,讓人膚淺:以核心資訊為主,投入時間去理解、思考與既有經驗做深度的整理、連結,其次為輔助資訊,再次為其他資訊。
聰明人,容易不務實:聰明人的邏輯強、思路靈活,理解事物很快,因而會有「容易的認知」,加上凡事求「快」的習慣,以至於實務的累積總是難以紮實。若要避免上述狀況,得時時提醒自己,延長實務歷練的時間,使邏輯推理與實務歷練趨於平衡。
老鳥,也會墜機:資深人員經常會用過去工作上的認知與方法來做事,輕忽差異。
知識與常識:在每項專業領域裡,有80%屬於常識,只有20%是真正的知識。有些人在學到了業內的常識之後,卻誤把常識當知識。靠常識應付一般性工作可能覺得很熟練,但是遇到細微不同,執行起來就容易有隔靴搔癢之憾,這就是知識與常識的不同。
能力的內涵:包括學習能力、執行能力與專業知識。
能力養成的五個等級:一個人在某一領域的學習成長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不會、會、熟、精、通五個等級,要提升到「通」的等級,必須在同一個領域中,經歷過兩種類型以上的事物,在「精」於不同類型的事物之後,比較分析不同類型之間的差異,加以去異求同,而在面對此一行業內的其他新事物時,便能夠駕輕就熟地因應,稱之為「通」,也就是融會貫「通」。一個人要有動力和耐心的去學習,能力才能達到「通」的境界,打造成將才。
學習能力:指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學習與應用:學用分離是導致學很多卻產生不了價值的根源,學習必須連結到大腦既有的知識庫加以思考整理。
系統習慣的養成:培養五大根源能力-分析力、整理力、結構力、思考力、系統力,必須先建立五種習慣─思考習慣、整理資訊習慣、分析習慣、系統習慣、結構習慣等,如果一個人能建立這五種習慣,對事物就能融會貫通,就能發展出創新、領導、判斷、遠見等各種表徵能力,進而能提昇積極度並建立價值觀,然後智慧、成就和財富也會因此而來。
連結閱讀才能學以致用:為什麼很多人很積極的閱讀,學富五車卻無法發揮?原因是閱讀的方法不對,接收的知識在大腦裡面無法與既有經驗形成「連結」,導致接收的資訊都只是一堆無法使用的資料,無法對現實環境面臨的問題產生解答,而且很快就會淡忘。簡言之就是要用「連結閱讀」的方式來讀書,亦即閱讀時需一邊咀嚼文中的意涵、模擬文中提到的場景,一邊連結到自己的工作。
整合閱讀才能提升整合能力 :「單篇閱讀」只能管窺一隅而無法盡覽全貌,要完整的了解一個主題的知識,必須「整合閱讀」, 亦即「一次讀多篇文章」,並且要「修枝剪葉」理順其關係,重新以一個邏輯概念加以組織,而形成有架構、有層次、有輕重緩急的「成套知識」。未來要運用時,相關的資訊便能提綱挈領、井然有序的被提取。

第三部    制度是know-how還是束縛?
此部分探討對管理的正確認知。制度是公司歸納現有工作流程,所設定的sop,是經驗的累積,目的在讓公司作業流程標準化,避免每次作業都從零開始,然而sop並不是百分之百,這是80/20理論的大數法則,例外狀況有例外的處理方式,sop也必須時時檢視,是不是符合現況?有沒有更好的模式?
無能者的藉口:簡答「公司規定」、「主管交待」。「不求甚解」的任事態度,不深入追究事物背後的緣由,整個組織趨於死氣沉沉。
橫柴入灶?:做事不知變通,甚少思考怎麼做效果最好,抱持著「只要有在做就好」的態度,缺乏「時間也是成本」的意識,心態不改變,至多只能成為組織內的萬年科員。解決方法:連試幾次仍無成效,向主管求援、建立「半年後重新檢視」的機制。
本能叛逆與理性叛逆:本能叛逆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做判斷,理性叛逆是依據理智思考、分析,做出判斷。每人都有本能叛逆與理性叛逆部分,如何使本能叛逆順利轉換到理性叛逆,必須設定自我提醒機制,要求自己改善。
要理解才去做,但無法理解也要去做: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的了解萬事萬物的道理,切莫以「要理解才能做」來掩飾自己本能叛逆的習性。遇到不懂的事情,應先接受進來,透過「做中學」。
不是制度僵硬,而是人僵硬:制度是公司歸納現有工作流程,所設定的sop,是經驗的累積,是大數法則,無法百分之百的規範,例外狀況例外處理。制度是人訂的,會有盲點,應時時檢視,有沒有更好的模式?別把同樣一種制度套用在不同的狀況中。
形期無形:專業模式是透過無數前人長期累積的經驗所整理成的一套最有效工作方法,用心體悟內涵、紮實演練,融會貫通,才能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生活中訓練井水、河水分清楚:在生活中培養對事物的鑑賞能力、差異分析,對工作能力的提昇有很大的幫助。
到隔壁便利商店買東西,不要開車!:旨在提醒導入任何工具時,要思考其特質,重點是「善用」非「多用」。
懶而美的文明:懶人想偷懶,會動腦筋想出各種改善方法,提昇效率,這就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當持續感覺自己很忙的時候,就是發揮懶而美文明的時候。

第四部    將才的條件:
指職涯或升遷過程中必須要培養的能力,共10篇,簡述如下。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任何人無論工作、生活一輩子都離不開管理,例如家事的處理、業務推動過程的規劃、溝通、協調、說服等都是管理,缺乏管理能力,不僅難有好的工作表現,生活都可能出現問題。管理的知識與經驗可從工作中學習累積而來。
每個人都要有會計觀念:以會計的角度來看,消耗與資產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必須具備會計的基本觀念,減少做評估、判斷時錯誤的機率,使每一筆支出花的更值得。
主管格局的自我培養:要成為大將之才必須從基層開始培養將才的條件。將才的條件有客觀、無私的判斷,均衡、長遠的思維,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培養閱讀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方法,並持之以恆地不斷自我淬煉。
獨立人格的行為特質:可從對主管、對部屬、對其他單位三個面向衡量。具有獨立人格特質的人會主動把主管交代的事項了解透徹,不清楚時也會主動詢問;與其他單位互動時,會考量配合單位的工作狀況,甚至該單位的特質、習性,並隨時思考、注意周遭的相關事物,以預防問題發生;會以經營一個部門的態度來帶領、輔導部屬,並依部屬能力採取不同的說明方式,主動追蹤、關切執行成效。
善用旁人提醒,減少個人盲點:所謂「盲點」,是指無法「自我感知」,必須借助旁人的提醒,才有辦法得知。因此建立外在(旁人)的「提醒機制」,是減少個人盲點非常重要且唯一的方法。因為人不可能完美,有他人指正盲點會愈少,完美度就愈高。
溝通能力的基礎:提升溝通能力的根源並非在口才或演說技巧,而在於能力根源的「系統習慣」與「結構習慣」(事的了解),以及「對人深入了解的習慣」(人的了解)。
衡量個人成熟度的四個指標:判斷一個人的成熟度,可以從他的行事作風來觀察其思考、決斷一件事物時,是否能經常兼顧到多個面向、是否能看到無形的價值、是否注重長遠的效益,以及對事物的判斷是否能用相對的邏輯。
觀念改變是突破現狀的關鍵:觀念上的改變,雖是無形的,卻會影響一家公司的發展空間及個人的工作績效與自我成長。
壓力管理:壓力出現代表目標高於能力,壓力解除則顯示能力成長而能達到目標。既然壓力來源是本身對事物的不熟悉、不確定感,或是對於目標的達成感到力有未逮所致,所以紓解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去了解、掌握狀況,並設法提升本身能力。
到底是將,還是士?:衡量「將心」的兩個重點在於思考習慣與任事心態。所謂「將心」就是習慣擴大思考的範圍,能跨越自己所屬部門,甚至及於整個公司與產業;同時也能不受限於自己的職位,發揮主動任事的心態,積極提升職務和部門的價值,這種「心大於職」的人,才是將才的「潛力人才」。

從上面重點摘要中可看出,作者對於人才的定義是:
人才=能力x人格特質x積極度
能力來自於五大習慣的建立再加上經歷、邏輯、廣泛涉獵各種事務的特性;人格特質指的是正向踏實、穩健成熟、積極負責等。作者以人類大腦分區的各項認知功能與生涯成長歷程圖來說明學習的歷程,強調企業徵選人才時除了考量IQ,也要考慮分析判斷、規劃執行、觀念形塑、抑制情緒等能力。有了能力還不夠,必須將「人才」變成「將才」,才能成就永續經營的企業!但如何分辨組織中的將與士?作者認為可從職位職務與心(思考習慣與任事心態)兩個面向來評估,他強調「將心」的重要。此外作者亦強調職場基本態度與觀念對於組織的影響,它是潛藏於員工內心的理念、價值觀與所有行為的源頭,長歪的樹長不高,因為方向走偏了,所有努力都是枉然,企業必須持續不斷的培養員工思考與反省學習的能力,組織才能不斷進步。

一、愈聰明的人愈要務實,年輕人必須從基層開始,一步一腳印,踏實的培養將才的條件,及早打造自己的將才基因、等待機會公車的到來。
二、連結閱讀才能學以致用:學習必須連結到大腦既有的知識庫加以思考整理,盡量思考如何使用於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學用合一,才能發揮效能。
三、制度是know-how不是束縛: sop,是經驗的累積,是大數法則,身為主管處理公務遇到與目前法律規定不符的例外狀況,向上級請示時,上級主管處理特例、異常問題,也可能會因為時空的不同,或策略思考的改變,出現相同狀況,不同裁決的結果。
四、善用別人的建議可以減少自己的盲點。
作者於每篇文章後面都附上三到五個「導引思考問題」,引導讀者做連結閱讀,希望讀者「知」而後真正能「行」,真正轉化為工作實力的提升,並鼓勵年輕人積極立志,努力學習,勇於接受磨練,培養自己更高的應變能力,使自己成為人才及將才,等待機會到來,是很值得大家閱讀學習的好書。

最後作者也提醒大家:觀念及認知是一種思想、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力量,希望他的經營管理能分享給每位讀者,使大家都能朝同一個方向邁進! 同時2012/5杜書伍總裁也再出版了【打造將才基因2-將將】,期盼更上一層樓的準主管可以搶先拜讀,找到晉升將才密技!

 
 

文字:人力資源部 賴木湧經理

*文章來源:取自於康和集團人力資源部 賴木湧經理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
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農曆5月5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之後為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粽子的種類
北蒸南煮台式粽-在台灣最普遍的就是台式肉粽,台式肉粽分為「北蒸南煮」的作法不同,即是北部粽與南部粽。兩者的不同在於北部粽是使用已炒熟的糯米加上五花肉、蝦米、魷魚乾、鹹蛋黃、香菇等所組成,再繼續蒸煮使米粒完全熟透;南部粽則是以生米拌滷汁加上炒好的內餡,並且把整顆粽子放在滾水中煮至熟透;所以北部粽有嚼感,南部粽有粘性。
 

北部粽 北部粽是先將糯米用紅蔥頭、醬油、鹽、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再包以炒過的內餡如豬肉、豆干、竹筍、滷蛋、香菇、蝦米、蘿蔔乾等,置蒸籠蒸熟,具有咀嚼感,不會太黏膩。
推薦的有北部粽的店家有:新竹的成家肉粽、台北縣石門的劉家肉粽、花蓮的涂媽媽肉粽等
南部粽 南部粽是將糯米與花生略為炒過,不加醬色,所包內餡有豬肉、紅蔥頭、栗子、豆干、芋頭等,再將包好的粽子以水蒸煮至糯米熟透,吃時蘸調味料因直接水煮且時間較長,口感上一般來說較客家米粽更軟。
南部粽的店家代表的有:台南的楊哥楊嫂肉粽、台南的再發號百年肉粽、高雄的郭家肉粽、屏東的松成肉粽等。
客家粽 分別有客家米粽、客家粄粽、鹼粽
●客家米粽 
 以菜脯、蝦米、香蔥頭、乾香菇絲、後腿肉、胡椒粉及醬油等為香頭;蒸過的糯米飯加上香料,以曬乾的麻竹葉包裹,再蒸掉竹葉上的水至糯米完全熟後,即為香Q「客家米粽」。
●客家粿(粄)粽
最特別的地方是使用在來米與糯米混合,經泡水浸漬2~3小時,研磨成米漿,瀝乾後製作而成的,內餡以豬肉為主配上炒過的蘿蔔乾、豆腐乾、肉末、五花肉、蝦米和紅蔥頭屑等,包入米糊中,且先在粽葉上抹點油再用麻竹葉包上蒸熟,以免吃時黏在葉上不易剝食。吃起來有點油有點鹹又有點香,美味、香Q、口感佳、好咬勁,保留了「客家傳統」獨有特色。
●鹼粽
以圓糯米洗淨瀝乾,再加以鹼水攪勻浸泡後,用青竹葉包裹製成,經過水煮晶瑩剔透,變成吹彈可破又美又Q的鹼粽,煮熟後放在冰箱冷藏又稱「冰粽」。吃的時候沾蜂蜜或細砂糖、紅糖,亦可淋糖漿在鹼棕上面直接吃,口感Q甜涼爽。
行家推薦客家粽的店家代表有: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范阿嬤野薑花肉粽、苗栗的陳員外客家米食、苗栗的勝興客棧等。
改良式
米粽
改良式的米粽包括
健康粽(紫米粽、雜糧粽)
冰粽:將粽子甜點化,內餡為紅豆、栗子、抹茶等五種口味,微甜而不膩口,外層則以涼圓粉包裹,看起來晶瑩剔透,視覺上充滿冰涼感,香Q的口感。
野薑花粽:將拌炒好的香Q糯米加入野薑花粉或用野薑花葉包裹蒸熟,均是讓您垂涎三尺的端午
廣東粽 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豐富的,體積特大,作法費時最久。
●鹹粽的內餡有火腿、鹹肉、蛋黃、燒雞、叉燒、燒鴨、栗子、香菇、蝦子等。
●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核桃等。
北平粽 多為甜粽,主要分為兩種。

●其一為純用糯米包成的白粽子,吃時需沾白糖,並加上一點玫瑰汁木樨滷,味道香氣宜人。
●另一種為在糯米中包入兩三顆紅棗,稱小棗兒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時會有冰涼的快感。
湖州粽 外省粽以湖州粽最具代表性,湖州粽以黏性強的圓糯米製成,多半包成長條型,有甜、鹹兩種口味,鹹的是鮮肉粽,以糯米與五花肉所製成,甜口味的多半是豆沙或棗泥為內餡。
甜者是以油脂紅豆沙為內餡,鹹者是以醬油醃過的豬肉為內餡,且每個粽子只包一塊肥肉及一塊瘦肉,並無其他材料,而粽子的包法也很特別,是一頭凸出一頭扁平的鏟子頭形狀。
行家推薦的湖州粽的店家代表有:臺北市和平西路的蔡萬興、台北信義路的東門九如、臺北市永康街的高記等。


世界各國不同的粽子
除了中國人吃粽子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民族也有類似的食品。
1.日本: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因此也有在五月五日吃粽子的習俗。日本粽是用糯米粟米做成,另加入小紅豆,形狀有長形及圓形或圓柱形,又稱「茅卷」,大都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而成,也有用艾葉包成。
2.越南:
每年陰曆端午節亦吃粽子。越南粽有鹹粽、鹼粽及肥肉粽三種。分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鹹鴨蛋黃半個包成。另又有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第三種叫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味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又越南盛產榴槤,當地習慣於吃素鹼粽,因此沾粽子的調味料是加了特殊果香熬煮成的榴槤糖漿。
3.泰國:
泰國人於潑水節和雨季要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泰國早年是閩粵同胞經常出入的地方,華僑們會在端午節前夕包裹粽子,以紀念屈原,內餡及外形與台灣粽相同。
4.新加坡、馬來西亞:
因中國華僑早期遠赴星馬移民通商,與當地土著民族通婚後,形成娘惹文化。其端午習俗亦有吃粽子,而研製出馬來口味的娘惹粽。 
5.墨西哥:
墨西哥人有「粽子節」是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馬鈴薯、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6.其他中南美洲、哥斯達黎加、宏都拉斯、秘魯等國家亦有慶豐收而吃粽子的習俗。
7.香港地區有九位老人,曾合力製作包了一個重卅六公斤的大粽子,足足供應二五○人食用,其個大也算是創記錄的。

想好了嗎,今年你打算吃什麼粽?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