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
|
|
|
端午節的由來 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農曆5月5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之後為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粽子的種類 北蒸南煮台式粽-在台灣最普遍的就是台式肉粽,台式肉粽分為「北蒸南煮」的作法不同,即是北部粽與南部粽。兩者的不同在於北部粽是使用已炒熟的糯米加上五花肉、蝦米、魷魚乾、鹹蛋黃、香菇等所組成,再繼續蒸煮使米粒完全熟透;南部粽則是以生米拌滷汁加上炒好的內餡,並且把整顆粽子放在滾水中煮至熟透;所以北部粽有嚼感,南部粽有粘性。
北部粽 |
北部粽是先將糯米用紅蔥頭、醬油、鹽、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再包以炒過的內餡如豬肉、豆干、竹筍、滷蛋、香菇、蝦米、蘿蔔乾等,置蒸籠蒸熟,具有咀嚼感,不會太黏膩。 推薦的有北部粽的店家有:新竹的成家肉粽、台北縣石門的劉家肉粽、花蓮的涂媽媽肉粽等 |
南部粽 |
南部粽是將糯米與花生略為炒過,不加醬色,所包內餡有豬肉、紅蔥頭、栗子、豆干、芋頭等,再將包好的粽子以水蒸煮至糯米熟透,吃時蘸調味料因直接水煮且時間較長,口感上一般來說較客家米粽更軟。 南部粽的店家代表的有:台南的楊哥楊嫂肉粽、台南的再發號百年肉粽、高雄的郭家肉粽、屏東的松成肉粽等。 |
客家粽 |
分別有客家米粽、客家粄粽、鹼粽 ●客家米粽 以菜脯、蝦米、香蔥頭、乾香菇絲、後腿肉、胡椒粉及醬油等為香頭;蒸過的糯米飯加上香料,以曬乾的麻竹葉包裹,再蒸掉竹葉上的水至糯米完全熟後,即為香Q「客家米粽」。 ●客家粿(粄)粽 最特別的地方是使用在來米與糯米混合,經泡水浸漬2~3小時,研磨成米漿,瀝乾後製作而成的,內餡以豬肉為主配上炒過的蘿蔔乾、豆腐乾、肉末、五花肉、蝦米和紅蔥頭屑等,包入米糊中,且先在粽葉上抹點油再用麻竹葉包上蒸熟,以免吃時黏在葉上不易剝食。吃起來有點油有點鹹又有點香,美味、香Q、口感佳、好咬勁,保留了「客家傳統」獨有特色。 ●鹼粽 以圓糯米洗淨瀝乾,再加以鹼水攪勻浸泡後,用青竹葉包裹製成,經過水煮晶瑩剔透,變成吹彈可破又美又Q的鹼粽,煮熟後放在冰箱冷藏又稱「冰粽」。吃的時候沾蜂蜜或細砂糖、紅糖,亦可淋糖漿在鹼棕上面直接吃,口感Q甜涼爽。 行家推薦客家粽的店家代表有: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范阿嬤野薑花肉粽、苗栗的陳員外客家米食、苗栗的勝興客棧等。 |
改良式 米粽 |
改良式的米粽包括 健康粽(紫米粽、雜糧粽) 冰粽:將粽子甜點化,內餡為紅豆、栗子、抹茶等五種口味,微甜而不膩口,外層則以涼圓粉包裹,看起來晶瑩剔透,視覺上充滿冰涼感,香Q的口感。 野薑花粽:將拌炒好的香Q糯米加入野薑花粉或用野薑花葉包裹蒸熟,均是讓您垂涎三尺的端午 |
廣東粽 |
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豐富的,體積特大,作法費時最久。 ●鹹粽的內餡有火腿、鹹肉、蛋黃、燒雞、叉燒、燒鴨、栗子、香菇、蝦子等。 ●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核桃等。 |
北平粽 |
多為甜粽,主要分為兩種。
●其一為純用糯米包成的白粽子,吃時需沾白糖,並加上一點玫瑰汁木樨滷,味道香氣宜人。 ●另一種為在糯米中包入兩三顆紅棗,稱小棗兒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時會有冰涼的快感。 |
湖州粽 |
外省粽以湖州粽最具代表性,湖州粽以黏性強的圓糯米製成,多半包成長條型,有甜、鹹兩種口味,鹹的是鮮肉粽,以糯米與五花肉所製成,甜口味的多半是豆沙或棗泥為內餡。 甜者是以油脂紅豆沙為內餡,鹹者是以醬油醃過的豬肉為內餡,且每個粽子只包一塊肥肉及一塊瘦肉,並無其他材料,而粽子的包法也很特別,是一頭凸出一頭扁平的鏟子頭形狀。 行家推薦的湖州粽的店家代表有:臺北市和平西路的蔡萬興、台北信義路的東門九如、臺北市永康街的高記等。 |
世界各國不同的粽子 除了中國人吃粽子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民族也有類似的食品。 1.日本: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因此也有在五月五日吃粽子的習俗。日本粽是用糯米粟米做成,另加入小紅豆,形狀有長形及圓形或圓柱形,又稱「茅卷」,大都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而成,也有用艾葉包成。 2.越南: 每年陰曆端午節亦吃粽子。越南粽有鹹粽、鹼粽及肥肉粽三種。分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鹹鴨蛋黃半個包成。另又有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第三種叫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味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又越南盛產榴槤,當地習慣於吃素鹼粽,因此沾粽子的調味料是加了特殊果香熬煮成的榴槤糖漿。 3.泰國: 泰國人於潑水節和雨季要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泰國早年是閩粵同胞經常出入的地方,華僑們會在端午節前夕包裹粽子,以紀念屈原,內餡及外形與台灣粽相同。 4.新加坡、馬來西亞: 因中國華僑早期遠赴星馬移民通商,與當地土著民族通婚後,形成娘惹文化。其端午習俗亦有吃粽子,而研製出馬來口味的娘惹粽。 5.墨西哥: 墨西哥人有「粽子節」是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馬鈴薯、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6.其他中南美洲、哥斯達黎加、宏都拉斯、秘魯等國家亦有慶豐收而吃粽子的習俗。 7.香港地區有九位老人,曾合力製作包了一個重卅六公斤的大粽子,足足供應二五○人食用,其個大也算是創記錄的。
想好了嗎,今年你打算吃什麼粽?
|
|
Yu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